体育组教研活动----水平一的移动速度提升小技巧
编辑:胡银春 时间:2023-12-19 点击数:
移动速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它与力量、耐力、协调具有密切联系。关于移动速度概念的表述也是众说纷纭。迄今为止,研究者进行移动速度相关研究时,仍主要采用田麦久教授对移动速度概念的阐述。田麦久先生认为,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在运动中速度素质具体表现为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对外界信号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在体育运动中,常常是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10秒,100米自由泳游50秒等。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规律,《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水平一目标规定小学1—2年级重点学练基本运动技能。而基本运动技能分为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本文所提到的小技巧主要是针对移动性技能学习时的方法。
水平一的学生思想简单、天真烂漫,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容易受挫。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短距离接力跑中,有些学生总是掉棒,内心十分焦急,越是担心、害怕,越是不敢交接棒。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会大打折扣,反倒不如鼓励学生思考握棒手型、握棒面积,考虑面对面的站位等,自己尝试交接的动作,两两配合,反复尝试,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与尝试,在实践中反复探索,收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