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思维素养培育的小学“寻味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6月份活动资料(新闻、签到、记录表)
新闻
6月17日下午,《指向学科思维素养培育的小学“寻味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中五年级办公室,进行6月份课题活动。首先一起学习研读布鲁纳“表征系统理论”、卡普特“数学表征理论”,明确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的递进关系。再由课题组成员一起整理10-15个典型课堂案例(含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学生作品),覆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形成《小学数学多元表征教学案例集》。

签到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6月)
课题题目 |
小学中高年段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研究 |
课题类别 |
太仓微型立项 |
立项编号 |
W2024040 |
出席对象 |
沙三小数学组 |
地点 |
五年级办公室 |
时间 |
2025年 6月17日 |
研究主题 |
“多元表征”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
所要解决问题 |
研究如何通过语言、图表、符号等多元表达,帮助学生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模型转化。 |
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案例研究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过程: 一、理论学习: 1.研读布鲁纳“表征系统理论”、卡普特“数学表征理论”,明确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的递进关系。 2.课堂实践:在“行程问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用文字描述解题思路,最后用方程式表达模型(s=vt) “鸡兔同笼”问题中,鼓励学生用列表法(数据表征)、画图法(图形表征)、假设法(逻辑语言表征)、方程法(符号表征)解决问题,并对比不同方法的关联性。 二、收集典型课堂案例视频、学生作品(含优秀与问题案例),撰写《多元表征能力培养课堂实践报告》。 思考: 探索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编程工具)在多元表征中的辅助作用。 研究跨学科项目中多元表征能力的迁移应用(如用数学图表解决科学实验数据问题)。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通过语言、图表、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学生能够逐步从具象问题过渡到抽象模型。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画图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量关系,方程法则实现数学模型的符号化表达,二者协同促进模型意识的形成。 |
物化成果 |
整理10-15个典型课堂案例(含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学生作品),覆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形成《小学数学多元表征教学案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