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一、理论学习: 沙三小数学组集体学习《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的有效路径》2篇文献。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1.培养模型意识的教学价值: 增强应用意识、滋养创新意识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意识的教学策略 (1)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建模兴趣; (2)基于问题的模型运用,感悟模型价值; (3)反思模型的实践结果,升华模型认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的有效路径》 1.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4.强化模型意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观察量表解读: 

三、《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课:本节课有以下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填字游戏导入,初步感受相反 出示几句诗句,填写诗句中空缺的字。 ( )头望明月,( )头思故乡 ( )看山有色,( )听水无声。 ( )壮不努力,( )大徒伤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 )。 活动二: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情境 1.引发冲突,直面问题 (1)听记活动 选取学生作品,交流展示 改写数据,感受“正负数”的形式表达。 请懂的同学上台来教正负数的读写 提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吗?负数前面的负号呢? 观看相关数学史 询问学生观看完视频的感受 创造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多种体验活动,感受0的含义 (1)出示(无刻度)温度计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温度计,判断一个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哪个点特别重要? 生:0℃ 师:比0高、多就是零上,比0低、少就是零下。0是从哪里来的呢? 师:人们规定水结冰的温度就是0℃。 (2)感受0的“分界”作用 师:同学们还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地上地下”“赚钱亏钱”等例子说明0表示什么。 生1:在“赚钱或亏钱”的例子中,0表示既没有赚钱,也没有亏钱。 生2:在“地上地下”的例子中,0表示地面。 师追问:那在“海拔”情境中,0表示什么呢?(出示ppt) 师:回顾之前学习中0的作用。(没有、起点、占位) (3)加深“0”的“标准”作用 活动:-1柞在哪里? 师:如果海平面在他的头顶,-1柞在哪里? 如果海平面在他的肩膀,-1柞在哪里?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1柞一会到他耳垂,一会到他的臂弯,一会到他的腿弯。都是-1柞,为什么是不同的位置?) 总结:因为海平面在变化,“0”起点不一样,标准在变化。 活动三:数形结合,感悟关系 (1)“魔法变变变”,温度计变数轴 师:将温度计旋转90°,你觉得熟悉吗?只要加上? 生:只要加上箭头就变成了数轴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轴游戏。 出示活动规则: 每组有一根数轴,每人选一张数字卡片。放之前想一想哪个数先放比较好? 将这些数字卡片放到数轴合适的位置。 小组长上台汇报,台下学生提问。 生尝试自主总结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师总结:负的越多,数越小,负的越少,数越大。 (2)判断0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3和-6之间还可能是哪个数呢? 生:-3.5...... 师:负数有负小数吗?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 生提出不同想法。 师引导生联系正数、负数和0的含义来判断。 总结:负数<0<正数 活动四:回顾总结,AI作诗,首尾呼应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是啊,负数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老师请人来写了一首《赞负数》。 出示小诗 师:猜一猜这首诗是请谁完成的? 揭示答案:豆包ai 四、《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课: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本课安排在“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中,要求面对现实背景,综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具体的目标是通过归纳、比较了解负数,体验负数在具体情景中的实际意义。负数的学习,让数的领域第1次扩充,由数的绝对性延伸到数的相对性。 课标启发了我,在小学阶段,负数的学习扩充了数系,是对学生数感的一次提升,这是本课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寻找与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正负数及0的意义。因此,课前,我设置了前置任务,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上传至收集表。依托这些宝贵资源,我将本课划分为4个层次:寻找、表达、体验、感悟。 主题活动1——寻找 课前,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量,感悟数在生活中常见,用数表达生活,可以说清事物的长短、轻重、大小等,为继续学习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作铺垫。 主题活动2——表达 本环节,通过听记活动,鼓励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相反意义的数据记录下来。学生可能会用文字、字母、符号来表达。交流后提出问题: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对比归纳出用“+”和“-”来表示更加简洁、准确。 播放视频通话ai数学家,了解负数的发展史。接着让学生把所有的数据都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出来,此时,正负数的外在特征已经浮出水面,再请懂的同学来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接着提问学生:正负数前面的正号、负号可以擦掉吗?经过课堂辩论,进一步明确:正号可以擦,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能省略。 本环节的最后,我以+3和-3为例,让学生“创造”相反意义的量,让你学生将抽象的正负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直观的理解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3和-3不仅是数字,还能代表不同方向、性质或状态的具体数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主题活动3——体验 依托温度计变形为数轴,寻找海平面中-1拃的位置,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感受到0的含义。 关于本节课的难点:0究竟是正数还是负数? 我先提问学生,在以下情境中0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介绍温度计中的0表示0℃,是水结冰的温度。请同学说一说其他几个情境中0表示的含义。再复习之前学习中0表示的含义。0个表示一个也没有,尺子中的0表示起点,除法竖式中的0表示占位。经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0的含义有了进一步扩充,从没有的状态到有的状态,从自然数的起点到正负数的分界点,初步感受0作为分界点的平衡意义。 寻找海平面中-1拃的位置,并判断小明的身高被记录成-1厘米可能吗?让学生体会到0作为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我将温度计变形,渗透数轴,直观认识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从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突破本课难点。 主题活动4——感悟 课的最后我分享一首ai生成的小诗《赞负数》,诗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负数,让学生从文学角度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概念和意义。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也具有文学艺术般的美感,有助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五、分组议课 A指标组:教师课上所提出的问题贴合生活实际,提问0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最后生成的有关负数的ai小诗,回顾了整节课上所学的负数相关知识点。 B指标组:通过快速的听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用正负数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最简洁明了的;温度计变形数轴,渗透模型意识。 C指标组:分拣机器人在数轴上面移动,感悟负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寻找海平面中-1拃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具有相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