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组第十二周教研活动

编辑:张莉 时间:2024-11-22 点击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此次教材修订,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在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解决相关问题,使识字写字内容的编排更加完善。

11月19日,低语组全体教师集中思政讲堂,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内容的修订思路,从整体上系统性把握教材编排特点,科学合理统筹各年段识字写作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内容的修订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此次教材修订,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在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解决相关问题,使识字写字内容的编排更加完善。

 

1进一步加强系统设计,合理安排字量字种字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写字,需要系统解决字量、字种和字序问题,即安排学习多少字,安排学习哪些字,以及这些字以什么顺序排列。

首先是字量。安排识字量的总体思路,是初始阶段增长较缓,然后快速递增,到中、高年级呈递减趋势,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是字种。教材根据需要精心选择字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这两个字表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择识字写字的重要依据。最后是字序。教材中汉字的学习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特别是起始年级,充分考虑识字与写字的难度,关注汉字学习由简及繁的认知规律,力求使汉字的顺序安排更具合理性。通过人为干预,写字的序列更加合理,总体按照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的顺序安排,充分考虑字形的繁简和书写的难易程度,使书写汉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体现得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学生打好写字基础。

 

2进一步优化汉字知识,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首先是关于笔画的知识。其次是关于笔顺的知识。最后是关于汉字结构的知识。

教材不是系统地安排学习汉字学知识,而是以实用为目的,选择典型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汉字知识,学生在遇到生字时,能主动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自主识字,不断提升独立识字能力。

 

3进一步凸显汉字规律,强化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体会汉字特点,发现汉字规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写字编排,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迁移运用规律。在“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栏目,设计相关活动,不断强化汉字构字规律,特别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持续梳理总结典型的、构字率较高的形旁和声旁。教材还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分类梳理学过的汉字,针对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易错点设计活动,提示使用汉字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发现规律,避免汉字的误用。

 

4进一步丰富识字情境,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集各种识字方法之所长,倡导多种方法识字。此次修订教材,特别强调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重视加强综合性、实践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识字,将语文学习置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教材在设计识字活动时,还重视处理好字与词的关系,强调汉字的实际运用,而不是孤立地、机械地学习汉字。在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渗透构词规律,学生在识记汉字的同时,加强语言材料积累,促进理解能力提升。教材中的每个识字活动设计,都创设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5进一步强化文化传承,推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中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是民族思维方式的结晶。因此,汉字教育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教材编排识字写字内容,不只追求识字数量的完成,而是关注汉字的多方面育人价值,重视实现汉字学习的文化传承目标。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沙溪镇苏家村60-1号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