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第20周):从十二生肖说中华传统文化
(2023—2024 学年度 第一学期)
主讲人:吴婕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从十二生肖说中华传统文化》。
今天是 2024年1月8日,我们已经辞别2023年,进入2024年。不过这只是公历上的说法,真正意义上进入2024年是要在接下来的2月10日,正月初一,那才是咱老百姓的新年,而即将来临的是龙年,辰龙。
十二生肖,又名十二属相,是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包括: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每种生肖动物都和一个特定的时辰联系在一起吗?那就让我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吧。
夜深人静时是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当繁星满天的时候,那就是子夜时分。古人仰望天空观察天象时,忽然听得旁边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十二生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象征意义,例如鼠代表机智,牛代表勤劳,虎代表勇敢,兔代表谨慎。这些动物特质被赋予了特定的道德含义,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人生不同方面的理解和期待。
在现代社会中,十二生肖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动物形象,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表现形式。人们用十二生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寓意,例如用龙象征威严和力量,用兔象征温柔和纯洁。同时,十二生肖也成为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节日的主题,例如中国的春节和元宵节。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就像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里说的,我们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
